保护视力色:
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第四章复习题
发布日期:2007-1-16    字体(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
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

  A.保持高速度增长;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

 

  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

  A.科教兴国战略;

 

  B.稳步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

 

  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


  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

  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


  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

  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


  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

  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


  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


  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

  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

  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

 

  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

  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

  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

  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

  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所要
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步走"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个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指经济现代化,即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民主"指政治现代化,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标。"文化"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目标。这一战略既规划了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又规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过去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首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到下个世纪中叶。其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确定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高度"去掉,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每一步,都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当然,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要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